在我国民企起步较晚,与国企相比,在规模和资金上都有差距,导致政府对民营企业不信任。归根到底是需要政府转变观念,深化改革,转变职能,对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一视同仁,创造更为公平的经济环境。
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、调整产业结构、繁荣城乡市场、扩大社会就业、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。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,民营企业从起初不足10万家,发展到目前超过1000万家,不仅数量占据了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,民间资本也占全社会资本的比例超过60%。原来被称为“草根经济”的民营经济总量,已名副其实地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大半壁江山。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起步较早、发展较好的省份。浙江经济从改革开放前的全国第12位跃升至目前第4位,民营企业更是功不可没。
因此张天任建议:首先,对于民营资本投资热情较高的领域,比如高新技术产业、战略性新型产业、金融业等,制定明确的产业发展政策,并最大限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,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预期。
其次,进一步拓宽民企融资渠道,不仅鼓励国有独资、控股银行扩大面向民企发展信贷业务,而且放宽民营银行的设立和市场准入条件。同时,鼓励地方设立中介担保机构,为民企贷款融资提供有力支持。
再次,围绕市场准入的行业和领域,出台更具操作性的实施细则,包括民营资本能否进入相关领域、如何进入、如何退出、进入后如何管理、经营权和收益权如何分配等关键问题,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。
然后,鼓励和支持民企自主科研开发,引进先进技术,实施关键零部件和先进装备技术改造,推动民企绿色发展、转型发展。对重点技改的大项目、好项目,给予一定资金奖励,促进民企集聚、集约和集群发展。
最后,进一步加大财税扶持力度,让民企与国企享受同样的税收减免待遇。实行“放水养鱼”政策,降低一批企业缴纳费用,对部分困难的民营企业,可酌情给予减免或延迟交付部分税费,或实行临时性免税政策,切实为民企减轻负担。